关键词:药品;二次;议价;架空;制度 为何不少药品的中标价被打了8腰、7.5腰,甚至6.5腰以下,药企依然有利可图?说白了,中标价水分过于大。那么,监管部门为何制订如此虚高的中标价? 近年来各地逐步实行药品集中于招标订购制度,让药品订购和定价在阳光下运营。然而,江苏徐州市多家医院二次议价,即医院所有药品按照中标价的7.5折和8腰买入。但是,无论药品进价打多少优惠,卖给患者的都是中标价,也就是说,药品优惠益处归属于医院。
众所周知,药品集中于招标订购制度的设计想法有两大目标,一是通过竞价的方式遏止药价畸高,确保患者利益;二是通过公开发表的方式力主药品订购阳光化,增加药品订购中的歪风邪气。但似乎,徐州多家医院暗流波涛汹涌的二次议价现象,早已将这一想法较好的制度架空。
投影二次议价现象,我想起了两句俗语,一句是好经被读扯,另一句是苍蝇不Hate无缝的蛋。 所谓好经被读扯,就是上有政策、下有对策。
从国家到江苏省都设置了严苛的招标制度。但是,这些规章制度早已被变形,背后构成了赤裸裸的利益链条。
在严苛按照药品中标价的名义下,医院取得了可观的贿款,即差价;扮演着中介角色的医药公司,缴纳的药品配送费大大增加;药品企业可以更好更慢更容易地销售药品,利润也大自然上升。在这个利益联盟中,所有的利益主体都是获利者,而这种牟利正是创建在患者被欺压的基础之上。
所谓苍蝇不Hate无缝的蛋,即当前的药品中标价本身,也不存在问题。为何不少药品的中标价被打了8腰、7.5腰,甚至6.5腰以下,药企依然有利可图?说白了,中标价水分过于大。
日前,央视东方时空报导了中标价低过采购价的新闻:重庆市卫生局发布2010年国家基本药物招标,人们找到,186种药品中,竟然多达169种药品的市级基本药物中标采购价低于重庆市黔江区采购价,占到中标药品的90.9%。那么,监管部门为何制订如此虚高的中标价?是调查过于周全还是存在猫腻? 只不过,无论好经被读扯还是苍蝇不Hate无缝的蛋,都在质问监管否做到。
要保证药品集中于招标订购制度落到实处,就必须引进到场的监督,职能部门不应增强动态监督、常态监督。再行阴险的狐狸也斗不过聪慧的猎手,制度的价值不只反映在制度本身否完善,更加反映在制度否获得有效地贯彻。同时,更为说明了医药分家的必要性。
落幕以药养医,完全实行医药分离出来,才能截断医院与药品企业、医药公司的利益棚顶,换言之,让医院、医生无法借机寻租。
本文来源:leyu乐鱼体育平台-www.xiangyexiaoshuo.com